融资业务的互联网化

对于过去两个月穿梭在上海地铁的我来说,通勤的乐趣除了预测面前座位上的谁会最早下车之外,就是对地铁广告的审美批判。徐家汇站的广告在8月从B站变成了京东金融,让徐峥大哥提醒来往的行人,互联网金融才是当下最新的热点。佼佼者蚂蚁金服以2000亿美元估值稳居独角兽第一,上市在即,杭州房价可能又要涨了。巨头们的互金产品包含了支付业务,小微信贷,财富管理三块,对个人的金融需求体贴入微,而对于嗷嗷待哺的企业却并不是很感兴趣。

排除金融方面的考虑,这样的业务偏好是很好理解的,因为个人业务比较容易做到标准化。互联网公司天生具有技术和平台的优势,通过标准化流程,可以做到智能高效和资源整合。但企业的融资业务是很难做到标准化的,由于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同,业务周期长,融资金额大;需要尽职调查,做好风险控制,高度依赖人员决策。如果一个业务不能标准化,那么就很难把它互联网化。

很难并非不能,我一直认为数字化和互联网会持续地带来行业变革,融资行业自然也不例外。贝壳找房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,把同样很难标准化,高度依赖从业人员的房产中介业务做成了。帮助其成功的一大利器,ACN经纪人合作网络,就很值得借鉴。究其根源,融资业务本质也是将企业融资需求与资金对接的中介业务。只要业务中存在效率不高,信息不畅的问题,互联网化就有机会。

ACN是指将整个中介业务细化并明确定义各个流程,让客户经理可以分享各自的资源,共同促进业务达成,只要在其中参与了一个流程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分成,把竞争转换为协作。ACN可以提高中介业务中信息交换速率和透明度,甚至可以做到跨公司跨平台的交流协同,远超传统的个人关系网络。

贝壳找房虽然验证了ACN的成功,但在融资业务中落地,还需要很多针对性的优化和机制设计。如何细化和定义业务流程,如何确定分成比例和机制,如何做好客户经理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等等。要解决这些问题,从一个融资公司内部进行实践,进而推广到一个网络平台,会是一个更加稳妥可行的方案。所以融资业务互联网化的发起更有可能来自于传统融资公司,而并非来自互联网公司。

说到平台,则是融资业务互联网化的另一个点,平台化。建立网络的融资平台,有需求的客户在平台上寻求资金。各类融资公司进驻,在平台上寻找合适的客户,提高融资信息交换效率,让融资有更大的触及面,开发更多的客户。由于融资公司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客户的偏好和专长,“彼之毒药,吾之蜜糖”,平台化可以帮助匹配偏好客户,促进融资业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,同时也能优化融资客户的体验。

当平台开始运行,相关的服务自然也可以做起来,为融资客户提供财务和法律支持,财产评估和处置服务,业务协同对接等等,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融资服务体系,填补金融与实体产业的鸿沟,成为一个真正“toB”的平台。

Ps:产品名和slogan我都想好了:快融平台,“找融资,到快融”,“金融服务实体,快融助力未来”。看上的大佬请联系我使用事宜:)

《融资业务的互联网化》有一个想法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