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者无疆-走出无人机之外

在过去的十年里,大疆用四旋翼的飞行器上加一个摄像头,定义了我们印象里的无人机。

大疆也几乎成了无人机的代名词,在民用无人机市场制霸全球,占有超过70%的份额。其中80%的销售份额来自海外,40%来自北美,被视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优秀代表。但在目前的形势下,大量的海外市场占比所面临的风险不言而喻。

今年以来,大疆裁员的消息不断传出。根据路透社消息,大疆的销售和营销团队会被大幅缩减。这样的裁员动作,除了应对来自海外市场变数的压力之外,一个更深层的理由是大疆的增长可能放缓了。根据公开信息,大疆在15-17年的营收保持在60%-80%的高增长率,之后财年的数据大疆并未进行公开,但增长率可能会远不及15-17年的数据。高速的增长往往会掩盖公司内部的问题,当高速的增长停止后,平时无暇顾及的问题才会显现出来,也正是大疆所谓的公司结构“变得难以管理”。

大疆增长放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无人机市场市占有率已到极限,未来的增长取决于无人机整体市场的增长。根据国内市场数据,民用无人机市场未来每年的增长率约为30%。仅仅依赖无人机市场,大疆没有办法保持之前的高速增长。失去了高速增长的公司,也就失去了投资人的青睐。

无人机在过去的十年里成就了大疆。在未来,无论是为了生存还是继续保持增长,大疆都要走出无人机之外,找到新的市场。在这方面,大疆已经做了一些很好的尝试,比如视频相机Osmo系列,相机平台如影系列。但在过去成立的13年里,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,大疆竟然没怎么涉足互联网业务。大疆互娱,一个轻剪app几乎就是大疆互联网的全部尝试。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,顺势而为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。

大疆和小米很像,最开始都是通过软件获取用户,再通过硬件上场。两家公司都很成功,但相对来说,小米则更成功。小米成立十年进入了全球企业500强,大疆则是一个已经十三岁的老独角兽了。尽管市场方向可能决定了大部分,但小米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。小米用制造手机的思路,制造出了一大批生活产品,并通过智能物联网形成了小米生态,撬动了未来一个更大的市场。小米一直宣称自己不是一家手机厂商,是一家互联网公司。排除市场方向之外,想法的不同也是两者的重要区别。

PS:关于大疆开拓新市场的思考

硬件方面:形成自己的技术中台,尝试将公司积累的技术优势应用在更多的场景中,形成灵活的前台应用产品,比如Osmo,如影系列。也可以涉足产业界,做工业级的应用产品和传感器。娱乐机器人市场,实体的娱乐机器人如何做到兼具趣味性和社交性,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挑战。

软件方面:通过技术上积累的优势,寻求更多的应用与合作。譬如SLAM的积累可以帮助大疆与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合作,拓展更多可能性。

Steam教育:在线教育正是目前的风口。大疆做steam教育的优势在于无人机硬件技术和产业链的把控,所以做Steam教育会突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。Steam教育也要考虑市场的需求,在中国目前的市场下,青少年的Steam教育容量有限,在争夺青少年时间和家长钱包的竞争中,针对升学的学而思这类会更有优势。所以大疆如果做Steam教育,更好的方法是针对6-12岁的儿童,最终的形式可能会更像编程乐高。酷是一部分,满足需求才是最重要的。像Robomaster的话,更倾向于娱乐机器人的方向,玩就玩吧,不要包装到教育上。

PPS:大疆复筛挂了,本文带有作者个人感情色彩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