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人》读书笔记 第三章 项目

这一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:文档和项目管理。

四种文档:商业需求文档 BRD,市场需求文档 MRD,产品需求文档 PRD,功能详细描述 FSD

BRD:商业需求文档,产品生命周期中最早的文档,内容涉及市场分析、销售策略、盈利预测等,通常是给大老板演示的PPT,比较短小精炼,没有产品细节,有点像创业者给投资人看的商业计划,主要为了获得认可,争取资源。

MRD:市场需求文档,获得老板支持后,产品进入实施阶段,有更细致的市场与竞争对手分析,包括可通过哪些功能来实现商业目的,功能/非功能需求分哪几块,功能的优先级等等;实际工作中会产出功能表,业务逻辑图等等,这是从商业目标到技术实现的关键转化文档。

PRD:产品需求文档,是对产品功能的进一步细化,是需求开发的过程,主要包含整体说明,用例文档,产品Demo等,会对产品功能做具体描述;

FSD:功能详细描述,比较像用例文档,经常包含在PRD中,这步开始会出现很多技术内容,产品界面,业务逻辑的细节都要确定,比如网页表格数字的对齐,保留位数等。

详细介绍一下产品需求文档,以作参考:

产品需求文档:总体说明&UC部分(用例文档)

总体说明:修订历史,修订的日期,版本号,说明和作者,以便追溯;项目概述:项目背景,意义,目的等,描述业务领域知识,让文档读者明白这个文档是为社而做。功能范围:给出业务逻辑图,重点描述系统中角色的职责,与周边系统的关系,全局的商业规则等;用户范围:对涉及的角色、系统做出简单的说明;词汇表:对专有词汇、术语、缩写做出简单的说明;非功能需求:如性能需求、数据监控的需求等。可以对每个功能设置监控点,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的商业目标;其他说明:其他任何需要说明的内容;

UC部分:首先对所有用例来个说明,给出用例的可视化表示,说明各个用例的关系,一般有类图,例图,状态图几种;之后是用例的正文,一个个用例组成;最后是一些注释譬如视觉层面细节,界面细节,交互细节,文案细节;

UC的内容:

UC概述:唯一标识:UC_ordermeal。用例名称:点菜,一个短语讲清楚这个UC是做什么的,一个UC写一个任务,粒度自行把握;业务描述:商业目标,用户目的等业务内容,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个UC;需求描述:产品需求,需要实现哪些功能点,这个UC要做什么;行为者:用例的actor。前置条件:触发这个用例的前提是什么?后置条件:用例完成后的后续动作是什么;其他说明:其他任何信息。

UC主体:界面描述:给出界面截图,元素说明,Demo;业务规则:整个用例的通用规则,比如限制条件等。流程描述:分主干,分支和异常三种;描述用例中的过程,由什么事件触发,系统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步骤,尽量用时序图和活动图来代替文字。

关于类图,用例图,状态图,时序图,活动图协作图的定义:

类图:描述系统中出现的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,以及和外部系统的关系,这是对业务系统的藐视,外行看来应该了解此系统是做哪方面事情的;

用例图:描述各个用例之间的关系,用例包、用例和行为者之间的关系;

状态图:表达系统里实体的状态转换,同样也是贯穿多个用例;

时序图:Sequence Diagram 描述事物变化在时间维度上的先后顺序,用来表达对象的交互,比如多个页面之间、多个角色之间。

活动图:Activity Diagram 比较像流程图,描述各种动作如何引起系统变化,善于表达工作流程中分支较多的情况。

协作图: Collaboration Diagram 表达不同对象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。关注交互过程中各个对象间的关系。

项目管理是计划和控制。

三个手段:文档管理,流程管理,敏捷管理。前两项的重点是标准化,有统一的标准和模板,及时迭代,做到团队内部的高效沟通和管理。敏捷管理是对于前两项的“非标准化”补充,核心是对于市场和需求的及时响应,拥抱变化,持续优化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