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团业务概览与畅想

美团目前主要业务分为三块:餐饮外卖业务,到店酒旅业务,新业务(出行业务,商家配送-快驴,生鲜配送-美团买菜等)。最终准备打造一个涵盖吃喝住行玩乐,并且向上下游延伸的综合生活服务平台。

餐饮外卖业务是核心业务,美团的优势明显,未来大概率会继续扩大市场份额;

这项业务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需求,消费端和商家端,首先是消费端方面,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是配送时间快&价格低;这样的需求虽然看似简单,但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:1.强大的配送能力,有足量的配送员。2.智能的配送系统,技术的运用(大数据&机器学习),做出最优的全局配送决策,降低成本。3.大量的配送订单,大量的订单可以快速的压降配送成本,产生规模效应,另一方面可以积累数据,更好地改进配送系统。在商家端方面,商家的核心需求有三点:1.营销推广,2.技术赋能(供应配送)3.低佣金;为了满足以上需求,平台需要有足够的平台流量,快速的配送服务,业内较低的佣金抽成;可以看到商家端和消费端的需求,可以被大量订单带来的规模效应同时满足,所以也决定了这项业务的头部企业是非常占优势的,赢者通吃是趋势,所以未来美团大概率会继续扩大市场份额。

外卖业务主要的发展方向:1.进入低线城市,提升用户数。2.通过消费的升级,提升客单价&数量,以及多样化的配送服务(闪送)等。3.通过优化会员体系等行为增加客户黏性。未来主要竞争的方面在于低线/新进入城市的客户获取(交易刺激&补贴)。

到店酒旅业务;该项业务包括到店消费,酒店民宿,旅游产品三个方面;这些业务同样地也是要连接消费端和商家端,两端的核心需求与之前外卖业务有些类似,对于消费端,核心需求是好的服务体验&低成本,对于商家端则是:1.推广营销,2.技术赋能(供应链,客户管理,产品设计等),3.低佣金;

拆解开来,对于到店业务来说,结合上述的需求,未来可能需要发力的几点:1.利用数字化为商家赋能,帮助商家引流;2.提升消费者体验,提供线上线下全流程的解决方案,形成到店业务闭环。3.推荐榜单的挖掘和优化,对优质商家赋能,同时增加消费者对平台的依赖。

对于酒店民宿,旅游产品业务,可以分类到OTA(在线旅游)业务,业内的竞争对手有携程去哪儿,飞猪,艺龙等,这一类业务竞争比较激烈,形式也更加复杂多样;而美团最大的优势在于巨大的流量优势,可以进行内部转化得到用户,业务的协同效果明显; 未来需要发力的几点除了与上述到店业务相同的之外,还要看下面的几个方面:1.更多的酒店入住和平台优惠,2.民宿产品的拓展,3.旅游业务方面的发展。其中,对于民宿业务来说,随着国家文件的出台,民宿业务会越来越规范,零散的民宿业务有可能会出现整合的现象;另外,在国内以旅游体验式的民宿在国内的发展才刚刚开始,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民宿业务有可能会成为美团旅游产品的切入点,具体的实现形式还有待探索,个人认为在消费端方面可以参照缤客+美团的产品,通过点评和榜单,目的地及主题推荐等拓展新的业务形式,引导培养消费者的旅游习惯;在B端方面,需要持续发力,通过自身的技术和互联网运营优势,加大对民宿店家和景区的数字化,体验化转型支持,也可以考虑民宿的自营整合,最终做到品类丰富、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以及更好的服务质量。

新业务:包括出行业务,快驴商家送货业务等;

出行业务方面,美团在2018年收购了摩拜,个人认为两轮车业务(自行车,电单车)究竟可不可以盈利还需要打个问号。就目前来讲,两轮车出行仍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具实践性的方案,但它的应用场景更适合校园和小块密集出行的区域,不适合全面铺开,所以需要精细化的运营和管理;对于一直轻资产运营的互联网企业来说,这是一个来自管理大量线下资产的考验。美团也开通了网约车服务,采用的聚合模式(关于聚合模式可以看本站的相关文章),接入多平台打车,避免和竞争对手的交锋,可以利用在C端的巨大流量优势,另一方面抽佣模式可以让网约车业务尽早进入盈利状态;目前美团的出行业务体量较小,无法和出行巨头滴滴造成威胁,但美团具有到店酒旅业务的导流,场景化的出行符合业务逻辑,未来发展有很大潜力。

快驴商家送货业务方面,作为2B端业务,核心是可以为商户提供各类产品以提高餐厅运营效率;可以解决餐厅采购通常需要多个供货商,采购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高的痛点,尤其是对于中小型餐厅来说。目前业内规模较大是美菜,虽然已经入局多年,但其经营状态持续低迷,盈利困难;主要的产品需求/难点有以下三个方面:1.采购平台构建,多种食材/用品一站采购;2.物流服务,需要控制好配送成本和损耗,快速分拣&配送的能力,3.高质量的供应链,提供稳定的产品品质、供应以及价格;这项业务就是一个升级版的2C端买菜业务,管理和盈利难度也上升一个阶梯。为什么说这种业务盈利难度大,我们要回顾之前的单车业务的问题,互联网企业一直是轻资产模式,所以对于重资产的业务往往有点Too Young Too Simple,以为可以按照互联网的模式来运作,所以从线上到线下就成了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的碰撞。生鲜配送业务需要大量仓储场地,商品库存,人力成本,以及完善的供应链软硬件,要求扎扎实实的线下管理和建设,不是互联网企业中简单的扁平化管理和烧钱补贴就可以办到的,互联网企业终于也可以体会一下实体行业的难处。所以该业务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:1.求稳不求快,谁的线下管理&供应链建设更扎实谁就更有优势,可以学习大型餐饮连锁企业(比如某著名火锅)的供应链系统,不排除合作的可能性。2.技术优势的运用,需要多方面考虑技术的运用来降低成本,除了智能配送系统之外,比如生鲜这种非标准品的智能仓储和分拣,降低人力依赖和成本,相应的也要投入更多的研发(或者和物流公司合作)。3.模式创新,像盒马生鲜这种前店后仓的方式,或者其他更有想象力的方式来实现盈利。这项业务最终的发展,我们拭目以待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